南京移动厕所据悉今年新改建公厕中,南京重点在游园绿地、车站、停车场等人流密集地段补建,并实现公厕功能的“复合”化创新。例如位于鼓楼滨江风光带宝船印象广场内的公厕,因公厕地处长江水源保护区旁,专门采用了泡沫封堵技术封堵下方处理设施及管路,在发酵箱内利用微生物对粪便进行发酵、分解、除臭等,将排泄物降解为水蒸气、二氧化碳、氮气及少量残渣。除了泡沫封堵式厕具、灯具、尼龙抗菌扶手、衣帽钩、手纸架等,还配置了整容镜、如厕情况显示屏、手机置物架等,采用光感应照明,有效实现了节能降耗。
南京移动厕所据悉而自2017年启动“厕所革命”以来,南京累计新改建的城乡公厕达3426座。新改建过程中,均按照“一厕一方案”的要求进行设计,提升公厕形象。其中,一类公厕均设置了第三卫生间,实现婴儿护理台、儿童座椅和无障碍设施、紧急呼叫按钮等功能一应俱全。管理服务水平方面,城管部门主管的环卫公厕均实现24小时开放,每日16小时保洁(6时—22时),有条件的还提供休息座椅、爱心伞、便民服务箱、自动擦鞋、手机充电等服务。
南京移动厕所据悉此外,今年南京市重点对56座公厕完成适老化适幼化改造。这些公厕通过对厕门加宽、加装扶手等小小改造,在细微处提供温暖,提升了“一老一小”如厕体验。例如玄武区香林寺公厕的第三卫生间的各处均安装了无障碍扶手,配备轮椅、手杖等设施。而公厕大厅内的洗手池除了普通高度的台盆,还有适合儿童洗手的台盆。洗手台的每个拐角处都加装了“防撞贴”。
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进行公厕适老化和适幼化改造是南京“厕所革命”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,旨在进一步提升环卫公厕建设工作的精细化与人性化水平,将通过通行顺畅、如厕便利、安全保障、布局改善、辅助设施、智能监护等六大方面,保障老幼群体通行顺畅、如厕便利。